编者按:“匠心润心”是“匠心工商”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淬炼育人智慧的精品案例库,全体辅导员以九大职责为经纬,将育人实践凝练为“有温度、有解法、有共鸣”的教育叙事。案例通过真实生动的育人故事,聚焦学业预警转化、心理危机破局、网络舆情疏导等典型场景,系统展现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创新实践与育人智慧。每个故事都深刻诠释了“以生为本、因材施教”的教育理念,生动呈现了辅导员如何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,构建“扶困、扶智、扶志”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。本案例库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实践参考,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。
一、高校学生消费诈骗事件研究意义
高校学生作为电信诈骗的“高风险群体”,其受害后果不仅限于财产损失,更可能从学业、心理、法律、社会关系等多维度对人生轨迹造成负面影响。因此,校园反诈需从“防骗教育”、“心理疏导”、“法律科普”等层面形成闭环,才能有效守护学生权益。高校防诈研究不仅是保护学生个体的需要,更是构建平安校园、推动社会反诈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,对维护公共安全与社会和谐具有长远价值。
高校诈骗常见类型。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用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,以骗取资金的行为。高校常见的诈骗类型有:刷单诈骗、假平台、假客服、伪造快递单、脱离正规平台交易等。本文将从真实的案例着手,通过案例简介、案例分析、案例解决、案例反思与启示以及创新举措五个方面收获经验,最终在实际工作上取得一定成效。
二、案例简介
某日,大二学生小马(化名)平日酷爱网游,有一天正在游戏当中,因为平常小马游戏水平较高,经常给别人代练赚取生活费。一天游戏中被一网友告知有代练平台可赚外快,称每天利用晚上时间刷一刷就有较高流水进账,且平台抽成后每人每天能分约100元。对方表示团队注册需5人,已凑4人,小马加入需缴纳1000元保证金,退出时可退还。小马看到对方发来的转账截图后,转账1000元,对方又称其交错了地方,银行卡被冻结,要其继续交钱解冻,小马陆续又往骗子账户转账3000余元,后骗子联系不上,小马发现被骗。
三、案例分析
(一)问题分析
这是一起信息化时代常见的网络诈骗案件,诈骗的手段简洁且快速促成,诈骗的套路娴熟且隐蔽,容易博取大学生的信任。大学生趋于成年化,逐渐形成较为自主的思想观念,乐于接触社会,尝试新事物,诈骗者正是抓住了在校大学生社会经验缺乏、法律意识淡薄以及缺少严谨缜密思维等特点,通过专业的手段来诱导大学生进行消费,实施诈骗。
(二)问题关键点
1.积极协助警方处理该事件,尽最大努力帮助该学生挽回损失。
2.对该学生耐心地进行教育和安抚,减少此事件给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。
3.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,培养学生对诈骗的识别能力。
4.以此案件为例,以点带面地在全班、全院、全校范围内,加强对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引导,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,促进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。
四、案例解决
(一)处理及时,暖心帮助,耐心安抚
辅导员在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向院负责人汇报情况,维护该学生的合法权益,同时密切关注小马的情绪和心理。事件发生后,辅导员多次与小马同学进行交流谈心,期间没有批评指正,而是认真倾听该生当时的具体消费环节和被诱导的全过程,做好记录,整理成一份完整的材料上交校保卫处,与此同时细心观察学生情绪,耐心安抚学生,让小马同学感受到老师的关怀。
(二)家校合力,教育为先,加强引导
第一时间与小马同学的家长取得联系,将事件的详细过程告知家长,将小马的情绪状态、行为表现等及时反馈给家长,与家长保持沟通与交流,并给予家长一定的建议,防止家长对学生进行严厉批评,避免给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二次伤害。
1.引导小马同学加强自身的防骗意识和法制观念,对本次诈骗的手法、手段要引以为戒,在往后的日常生活中不要存有任何侥幸心理,要加强个人保护,维护好自身权益。
2.表扬小马在发现骗局后能够第一时间联系辅导员并报警,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。
(三)广泛宣传,以点带面,由表及里
1.以此案件为例,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分享和公示,加强对在校学生反诈意识的思想教育,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隐匿学生姓名,保护小马的隐私和自尊。
2.结合该事件,在班级内召开以“反诈”为主题的班会,对各类诈骗类型进行展示和解说,对各类隐藏的消费陷阱进行辨别和教育,加强学生的安全消费意识、自我防范意识,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。
五、案例反思与启示
1.辅导员要提高工作的前瞻性,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,定期开展主题班会,密切关注学生动态,及时地发现一些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,发挥好“关键少数”的作用。
2.面对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各类新型诈骗手段,辅导员要积极参加各类线上线下培训课程,通过理论讲授、讨论交流、参与体验等形式,层层推进提升工作技能和业务能力,与时俱进,不断更新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,以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。
3.在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中,辅导员要做好“预防为先”。以此次实践事件为例,通过辅导员的一己之力是没有办法做到诈骗零概率的,因此辅导员要积极协同学校、分院、班委、家长、社会力量共同筑牢反诈防线。
4.辅导员要积极关心关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,做学生的良师益友。辅导员和学生的关系,不能让其停留在云端成为常态,而是要以热爱学生为己任,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始终站在学生教育工作的第一线,尽心尽职尽责,不忘初心,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给予正确的引导,提高学生认识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进而帮助他们培养健全的人格,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。
六、创新举措
1.做好干部培养工作。培养班委成为一批得力的反诈宣传委员,把他们“安插”在班级学生群体中,让他们及时地关注学生消费的动态,适当地进行提醒和关怀,若发现有诈骗事态的苗头,及时向辅导员汇报。
2.家校联合、朋辈力量,实现协同育人。辅导员可以建立家长群,平时把一些真实的案例与家长朋友们分享,提高家长的反诈骗意识,从而带动学生反诈意识的提升;对于一些被骗学生,作为辅导员要做好安抚和疏导,切不可因为一时的钱财被骗而引发心理问题、精神压力,同时对被骗的学生予以必要的隐私保护;
3.寓教于乐,以情景剧的方式来演绎诈骗的全过程,强化“安全教育”的效果,让学生进行“情景模拟”、“身临其境”地体验诈骗流程,目睹诈骗手段,生动形象地还原各类诈骗的常用伎俩,让更多的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知悉诈骗手段,知晓诈骗形式,筑牢思想防线。
作者简介:柯主,男,中共党员,法学硕士,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学生科科长、团总支书记、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。主要研究方向:思想政治教育。